精彩小说尽在博雅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什么?我穿越成了高宠

第2章 夜绘兵书图,私塾显锋芒

发表时间: 2025-10-30
绍熙三年的夏日常伴着蝉鸣,相州高府的日子在习武与读书中悄然流逝。

高宠七岁这年,己成了相州城里人人皆知的 “怪童”—— 黎明前的演武场,总少不了他握枪扎马步的身影,晨光将他小小的身影拉得颀长;白日里,他背着布包去私塾念书,与其他孩童嬉笑打闹的模样不同,他总捧着书看得入迷;到了夜里,高府西厢房的油灯总要亮到深夜,窗纸上映出他伏案写写画画的剪影,连高廉夫妇都忍不住嘀咕:“这孩子,倒比大人还上心。”

西厢房是高宠的卧房,靠墙的木桌上摆着笔墨纸砚,还有一叠粗糙的草纸 —— 那是他特意让管家买来的,便宜且吸墨,最适合画图纸。

每晚洗漱过后,高宠便端坐在桌前,借着油灯昏黄的光,回忆现代历史课本与纪录片里的兵器模样,一笔一画地在草纸上勾勒。

他画的不是寻常孩童喜爱的花鸟鱼虫,而是投石机、连环甲这类战场利器,纸页边缘还密密麻麻标注着改进细节,字迹虽稚嫩,却写得工工整整。

这天夜里,他正画着简易投石机的图纸。

笔尖在纸上停顿片刻,他想起白天在演武场见父亲操练乡勇时,旧式投石机移动起来格外费力,需十几人抬着才能挪动,若是遇到紧急战况,根本来不及调整位置。

“得加滚轮。”

他轻声自语,随即在投石机底座旁画了两个圆形滚轮,又在旁边批注:“底座安榆木滚轮,外裹铁皮,需两人可推,增强机动性,便于战场转移。”

画完投石机,他又翻到另一张画着连环甲的草纸。

这副连环甲是按记忆中宋代步人甲的样式画的,却在关节处留了一指宽的缝隙。

原主记忆里,父亲穿的连环甲虽防护性强,可抬臂、屈膝时总有些卡顿,去年与山贼交手时,还因胳膊抬得慢了些,被山贼的刀划到了小臂。

“关节处的甲片若能灵活些就好了。”

高宠咬着笔杆思索,忽然想起现代铰链的原理,便在缝隙旁画了个简单的 “合页” 示意图,标注:“肩、肘、膝处甲片用铜制活页连接,可灵活屈伸,不影响动作,同时保留防护力。”

油灯的火苗偶尔跳动,将他的影子映在墙上,忽大忽小。

高宠画得专注,连母亲王氏端着夜宵进来都没察觉。

王氏将盛着小米粥的粗瓷碗放在桌上,看着满桌的图纸,忍不住笑道:“宠儿,又在画这些打仗的玩意儿?

快趁热喝点粥,别熬坏了身子。”

高宠这才抬头,笑着接过碗:“娘,我这是在想,以后若金兵来了,咱们用这些改良的兵器,定能多杀几个鞑虏。”

王氏闻言,眼眶微微发红,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傻孩子,有你爹在,定能护住咱们。

你呀,好好读书习武就好。”

高宠点点头,心里却清楚,仅凭父亲一人,护不住整个相州,他必须尽快把这些想法变成能用的实物,才能在乱世中多一分底气。

白日里的私塾设在相州东门的周家老宅,先生周老先生是前朝秀才,虽未考取功名,却饱读诗书,尤其精通兵法,相州城里不少大户人家都愿意把孩子送来读书。

私塾的院子里有棵老梨树,上课时,孩童们坐在梨树下的石桌旁,听周老先生讲经论史,偶尔有梨花瓣落在书页上,平添几分雅致。

这日午后,周老先生讲的是《吴子》,讲到 “以轻卒尝敌,以重卒待之” 时,他放下书卷,目光扫过在场的十几个孩童,抚着花白的胡须问道:“诸位可知,吴子此句讲的是用兵之法 —— 以轻装士兵试探敌军虚实,再以重装士兵伺机破敌。

如今金国铁骑屡屡犯境,若依此计抗金,当如何部署?”

话音刚落,私塾里便安静下来。

有的孩童低头盯着书页,不敢与先生对视;有的则皱着眉思索,却迟迟说不出话;还有几个胆子大些的,照着书中语句复述:“当以轻卒诱敌,再以重卒击之……” 周老先生听着,轻轻摇了摇头,显然对这些答案并不满意。

就在这时,高宠站起身来,双手背在身后,小小的身子挺得笔首:“先生,学生有一浅见。”

周老先生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点头:“哦?

高宠,你且说说看。”

“先生,如今金兵以骑兵为主,战马剽悍,冲击力极强,寻常轻卒恐难抵挡。”

高宠的声音清晰响亮,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若用轻卒诱敌,当挑选善射者,配强弓劲弩,专射金兵战马的马腿 —— 马腿无甲防护,射中后战马受惊,骑兵便难成阵型;至于重卒,需配长刀大盾,长刀要长五尺,可砍马足,大盾需厚三寸,能挡金兵箭矢,待骑兵***,再以步兵方阵围歼,如此方能破金兵铁骑。

若一味照搬古法,用轻卒硬拼,恐只会白白送死,难有成效。”

这番话出口,私塾里鸦雀无声。

其他孩童都惊讶地看着高宠,连周老先生都愣住了,他没想到一个七岁孩童,竟能结合金兵的作战特点谈兵法,还提出如此具体的应对之策,远超同龄人的见识。

片刻后,周老先生突然抚须大笑,声音里满是欣慰:“好!

好一个‘专射马腿,长刀砍足’!

高宠此论,不拘泥于古法,又贴合时事,颇有见地!

你小小年纪便有这般见识,日后必成大器!”

说着,他走上前,轻轻拍了拍高宠的肩膀,眼神里满是赞赏。

自那以后,周老先生对高宠格外看重。

每日课后,他都会把高宠叫到书房,单独为他讲解《孙子兵法》《武经总要》等兵书,还从书架上取出珍藏的孤本《武经总要》,小心翼翼地递给高宠:“这书是我年轻时从京城淘来的,里面记载了不少兵器制造与阵法部署的方法,你且拿去看,看完后咱们再细谈。”

高宠捧着这本泛黄的《武经总要》,心中激动不己。

书页上的字迹虽有些模糊,却详细记载了宋代的兵器样式与兵法策略,正好能与他的现代知识相互印证。

此后,他更是废寝忘食,白天跟着周老先生学兵法,夜里结合书中内容完善自己的图纸,西厢房的油灯亮得更晚了。

梨树上的花瓣落了又开,高宠在习武与读书中渐渐长大。

相州城里的人还叫他 “怪童”,可语气里早己没了最初的调侃,多了几分敬佩 —— 谁都知道,高府的这个孩子,将来定不是寻常人物。

而高宠自己也清楚,他正在为一年后那场即将到来的金兵入侵,悄悄做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