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博雅推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季风吹过写字楼

第3章 方案里的裂缝

发表时间: 2025-11-02
周三的提案会,林晚比上次紧张十倍。

前一天晚上,她和江澈改方案到凌晨三点。

张岚来过三次,每次都指出新的问题:“车主故事太散,要串成一条线数据支撑不够,找第三方报告证明‘务实消费’是中产新趋势结尾太温和,要给客户一个明确的‘购买理由’”。

最后定稿的方案,标题叫《绿途:让精致,落地生根》。

开头用一组数据:“72%的中产认为‘实用比面子重要’68%的人在消费时会优先考虑‘长期性价比’”;中间是三个车主故事,分别对应“可靠省心懂你”;结尾提出“绿途,不是让你假装精致,而是让精致住进日常”。

林晚站在会议室门口,手心冒汗。

江澈拍了拍她的背:“别紧张,稿子你都背下来了,就当是在跟朋友聊天。”

“可周明那么严……严才好,”江澈挑眉,“他要是随便就通过了,才说明方案没戳中他。”

张岚走过来,看了看他们:“记住,客户说‘不’的时候,别急着反驳,先听他说‘为什么’。

有时候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想要什么,得我们帮他们捋清楚。”

会议室里,周明和他的团队己经坐好了。

林晚深吸一口气,推开门,走上前,打开PPT。

她的声音比上次稳了很多,语速不快,把每个车主的故事讲得很生动。

说到王哥在青海救了特斯拉车主时,周明的嘴角几不可察地扬了一下;讲到那个妈妈说“不用搬家”时,他点了点头。

但当林晚说到结尾的“购买理由”时,周明的脸色沉了下来。

“‘让精致住进日常’,太模糊了。”

他敲了敲桌子,“我要的是一句能让人记住的slogan,像‘怕上火喝王老吉’那种,简单首接,有冲击力。

你们这个太文艺了,不像卖车的,像写诗的。”

江澈连忙补充:“我们也准备了几个备选,比如‘绿途,实在的精致’‘选绿途,活得明白’……都不行。”

周明打断他,“‘实在’还是脱不开低端的影子,‘明白’太空泛。

我要的是既高端,又接地气;既显档次,又不矫情。”

李姐试图解释:“周总监,现在的中产对太首白的口号有点抵触,他们更吃‘共鸣’这套……共鸣不能当销量,”周明的语气硬了起来,“我给你们预算,是要看到实打实的转化。

下个月就要上市了,你们这个方案,能保证让销量提升多少?”

这个问题像一块石头砸在林晚心上。

她知道广告不能首接等同于销量,但客户永远想要一个确定的答案。

张岚开口了:“周总监,广告能做的是建立认知,拉动试驾和咨询,最终的销量还要看产品本身的竞争力。

我们可以在方案里加入试驾引流活动,联合高端商场、写字楼做体验展,精准触达目标用户,但要说‘保证提升多少’,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敢打包票。”

“星宇也不敢吗?”

周明盯着她,“我之所以找星宇,就是因为你们敢接硬活。

去年那个‘城市微光’,不是把一个快倒闭的公益基金做成了现象级吗?”

“那是因为公益基金的核心是‘信任’,我们帮他们找到了信任的支点。”

张岚的语气很平静,“汽车销售的核心是‘价值’,我们需要时间找到用户认可的价值点。”

“我没那么多时间,”周明站起来,整理了一下西装,“下周一,我要看到新的slogan和具体的引流方案,否则,我们可能要考虑换一家合作方了。”

他说完就带着团队走了,留下一会议室的沉默。

李姐叹了口气:“每次都这样,逼得人喘不过气。”

老王皱着眉:“slogan倒是其次,引流活动才麻烦,高端商场的场地费贵得吓人,预算肯定不够。”

张岚看着屏幕上的方案,没说话。

过了一会儿,她看向林晚:“你觉得周明为什么这么执着于slogan?”

林晚愣了一下:“因为他需要一个‘抓手’,一个能向领导汇报、向市场宣告‘绿途变了’的标志。”

“没错,”张岚点头,“他要的不是一句完美的话,是一句能让他交差的话。

至于引流活动,不一定非要去高端商场,找那些中产常去的地方——比如连锁书店、亲子乐园、户外运动俱乐部,成本低,精准度还高。”

她转向江澈:“你负责slogan,多找些参考案例,往‘高端但不端着’的方向靠。”

又对李姐和老王说,“你们俩算一下预算,列几个备选的引流场地,明天给我清单。”

最后看向林晚,“你去查一下竞品的推广策略,看看他们是怎么平衡高端定位和实际销量的,尤其是那些从低端做起来的品牌。”

“好的。”

林晚点头,心里却沉甸甸的。

她知道,这次的压力比上次大得多,周明的最后通牒像一把悬着的剑。

下午,林晚泡在资料库里,翻了十几个品牌的升级案例。

有一个做平价护肤品的品牌,当年想打入中高端市场,没有喊“我们变贵了”,而是说“你值得更好的,而我们刚好懂你”,既保留了原来的亲民感,又提升了格调。

她把这句话抄在本子上,琢磨着能不能套用在绿途上。

“你值得更好的,而绿途刚好……”刚好什么呢?

刚好适合你?

太普通。

刚好懂你?

和护肤品的太像。

江澈凑过来,看到她的本子:“在想slogan呢?

我刚才想了几个,‘绿途,不装的精致’‘绿途,活得通透’,感觉都差点意思。”

“我刚才看了个护肤品的案例,”林晚把本子推给他,“他们用‘懂你’来连接新旧用户,绿途是不是也可以强调‘懂’?

毕竟我们的用户都说它‘靠谱’‘懂事’。”

“‘绿途,懂你的选择’?”

江澈念了一遍,“有点硬。

‘绿途,懂生活的样子’?

太飘了。”

“‘懂’后面得接具体的场景,”林晚想了想,“比如‘绿途,懂你要的踏实’?”

“‘踏实’还是有点低端……”江澈皱着眉。

两人对着空气念叨了一下午,也没找到满意的答案。

傍晚时,林晚接到妈妈的电话,问她工作顺不顺利。

“挺好的,”林晚坐在楼梯间,看着窗外的晚霞,“同事都很照顾我,领导也挺认可我的。”

“那就好,”妈妈的声音很欣慰,“不用太拼,女孩子稳定点好。

你爸今天买了只鸡,说等你周末回来炖汤。”

挂了电话,林晚的鼻子有点酸。

她好像很久没跟家里说过实话了,从找工作时的屡屡碰壁,到入职后的手忙脚乱,都藏在“挺好的”三个字里。

成年人的世界,好像就是从学会报喜不报忧开始的。

她回到工位,看到江澈还在对着电脑发呆,屏幕上写满了各种slogan,被划掉了一大半。

“还没搞定?”

林晚问。

江澈叹了口气:“感觉像在猜灯谜,周明就是那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出题人。”

他突然眼睛一亮,“哎,你说‘绿途,活得明白,开得实在’怎么样?

‘明白’对应中产的清醒,‘实在’保留原来的优点,还押韵。”

林晚念了两遍:“‘活得明白,开得实在’……好像有点意思,比之前的顺口,也有记忆点。”

“真的?”

江澈来了精神,“我再改改,‘绿途,活得清醒,开得安心’?

‘清醒’比‘明白’更书面一点,‘安心’比‘实在’更暖。”

“这个更好!”

林晚点头,“‘清醒’对应我们的核心概念,‘安心’能戳中用户说的‘靠谱’‘不操心’。”

江澈立刻把这句话输进电脑,又加了几个感叹号:“就它了!

明天拿给张总监看看。”

晚上加班时,林晚整理竞品分析,发现那些成功升级的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点:不否定过去,而是在过去的基础上生长。

就像一棵老树,要长高,不是把根拔了,而是让根扎得更深,再往上长新枝。

绿途的“过去”是“务实可靠”,它的“新枝”应该是“精致格调”,而连接两者的,或许就是“清醒”和“安心”。

她看着窗外的星星,突然觉得那把悬着的剑,好像没那么锋利了。

凌晨一点,办公区只剩下她和江澈。

江澈伸了个懒腰:“我去买咖啡,你喝什么?”

“冰美式,谢谢。”

林晚抬头,看到他眼底的红血丝,“你也早点休息吧,剩下的明天再弄。”

“没事,我年轻,熬得住。”

江澈笑了笑,转身走出办公区。

林晚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暖暖的。

她想起大学时,室友们说职场上没有真朋友,只有利益交换。

但这几天和江澈一起加班、讨论、互相打气,她觉得好像不是这样。

至少在这里,有一个人和她一起,为了一句slogan、一个方案,熬着同样的夜,期待着同一个结果。

江澈拿着咖啡回来时,手里还多了一个三明治:“给你的,看你一下午没吃东西。”

林晚接过三明治,说了声“谢谢”,眼眶有点热。

“明天肯定能行,”江澈咬了一口自己的三明治,含糊不清地说,“张总监说过,好方案都是磨出来的,就像咖啡,越煮越香。”

林晚笑了,咬了一口三明治。

面包有点干,但心里却很软。

窗外的季风吹过写字楼,带着远方的气息。

她知道,这只是无数个加班夜的开始,但只要身边有这样的人和事,再难的路,好像也能一步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