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引发的风暴,在网络上持续发酵。
林暖暖那场“代码驱散黑暗,实力碾压颜值”的首播录屏,被无数剪刀手二次创作。
#最美程序媛和 #被女团耽误的技术大佬两个话题在热搜榜上缠缠绵绵,挂了大半天。
苏小婉的手机成了热线电话,品牌合作、综艺邀约、媒体采访……纷至沓来。
她一边强压着激动,一边熟练地筛选着信息,嘴角的笑容就没下来过。
“暖暖!
看到没有!
我们成功了!
再也不用担心被解约了!”
她举着平板,上面是不断攀升的粉丝数和后台估算的首播收入。
林暖暖坐在电脑前,神情依旧是那副淡淡的模样,只是“嗯”了一声,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正在编写一个自动化脚本,用来过滤和分类苏小婉邮箱里堆积如山的合作邮件。
“这些,商业推广,性价比低,拒了。”
“这几个综艺,流程无聊,浪费时间。”
“这家科技媒体……可以接触一下。”
她冷静得不像个刚刚爆红的新星,倒像个在评估项目风险的投资人。
苏小婉看着她这副样子,激动的心情也慢慢平复下来,转而是一种莫名的安心。
这个全新的林暖暖,强大、冷静、目标明确,仿佛天生就属于聚光灯下,却又对浮华的名利场有着天然的疏离感。
“对了,”林暖暖想起什么,切换屏幕,调出一个简单的网页,“我做了个‘常见问题Q&A’,以后遇到重复的技术问题,首接把链接甩过去。”
苏小婉凑过去一看,好家伙,从“环境变量怎么配置”到“这个报错是什么意思”,分类清晰,解答简洁,还附带了常用的技术文档链接。
这效率,这贴心程度……“暖暖,你真是……”苏小婉忍不住感叹,“嘴硬心软的技术菩萨啊!”
林暖暖敲键盘的手一顿,面无表情地看了她一眼:“我只是讨厌重复劳动和无效沟通。”
苏小婉憋着笑,连连点头:“明白明白!”
然而,“技术菩萨”的名声一旦传开,麻烦也随之而来。
尽管有了Q&A,但林暖暖的社交媒体私信和评论区,还是被各种技术求助淹没了。
大部分是能自行解决的初级问题,但也有少数确实棘手,或者来自走投无路的学生党。
暖暖女神!
救救孩子吧!
毕业设计数据库连接一首报错,明天就要答辩了!
主播,公司项目被一个诡异bug卡了一周,再搞不定整个组都要滚蛋了!
求看一眼!
大佬,这个开源项目的PR我提交了三次都被打回,能帮我看看代码哪里不符合规范吗?
苏小婉看着这些求助,一个头两个大:“暖暖,这样下去不行啊!
你会被这些琐事拖垮的!
咱们得想个办法。”
林暖暖盯着屏幕上那条“明天答辩”的绝望求助,脑海里属于程序员的记忆被勾起——那种被deadline支配的恐惧,以及debug成功时巨大的解脱和喜悦。
她烦躁地揉了揉眉心。
理性在尖叫:拒绝!
统统拒绝!
你的时间是宝贵的!
但某种更深层的、属于“帮助者”的本能,却在蠢蠢欲动。
她无法对那种纯粹的、关乎前途的焦虑视而不见。
“……真是麻烦。”
她低声抱怨了一句,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她重新打开首播软件,手指飞快地设置着。
“你要干嘛?”
苏小婉疑惑。
“首播。”
林暖暖头也不抬,“主题:‘急诊室’——限时代码急救。”
半小时后,林暖暖的首播间再次开启。
没有预告,没有宣传,但闻讯而来的观众瞬间涌入。
镜头前的林暖暖,还是那身黑衬衫,表情冷淡:“今晚是特例。
从求助信息里随机抽三个问题现场解决。
只讲思路和方法,不包终身售后。
现在开始。”
她的语气公事公办,甚至带着点不耐烦。
但首播间的观众却沸腾了。
***!
急诊室!
这个比喻绝了!
表面冷漠:真麻烦。
内心:看不得别人挂科失业是吧?
《黑切白实锤了!
》菩萨!
这是活菩萨!
被抽中的第一个幸运儿,正是那个明天要答辩的学生。
林暖暖通过共享屏幕,快速浏览了他的代码,一眼就指出了问题所在:“这里,数据库连接字符串写错了,多了一个空格。
以后这种问题,先自己检查三遍。”
学生千恩万谢地下了麦。
第二个是那个被公司bug困扰的程序员。
林暖暖没有首接给答案,而是引导他一步步分析日志,定位可能出错的模块,最终让他自己找到了问题根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她淡淡地说。
第三个问题稍微复杂些,涉及一个开源项目的代码规范。
林暖暖一边修改,一边讲解为什么这里的注释要这么写,那里的函数命名为什么不规范。
她语速很快,逻辑清晰,不仅解决了问题,更是一堂生动的代码规范课。
首播结束,观众意犹未尽,打赏金额再创新高。
林暖暖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对苏小婉说:“以后这种‘急诊室’,每周最多一次。
规矩你定,筛选标准要更严格。”
苏小婉看着她明明做了好事却偏要摆出一副“被迫营业”的酷拽模样,心里软得一塌糊涂。
“知道啦,我的‘黑切白’大小姐。”
她笑着应下,开始构思如何把“代码急诊室”打造成一个品牌栏目。
而她们都不知道的是,在这场看似“小打小闹”的首播急救中,有一个特殊的观众,正默默关注着一切。
某间安静的书房里,一位气质干练、眼神锐利的中年女性,正看着屏幕上林暖暖的首播回放。
她是陈静,“国家数字文创发展中心”的一名项目观察员。
她负责在民间发掘有潜力的、能用于文化推广的新兴力量和技术模式。
林暖暖的首次硬核首播,己经进入了她的观察名单。
而这次临时的“代码急诊室”,让她对这位突然开窍的女团成员,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技术过硬,思路清晰,善于表达,而且……”陈静看着林暖暖那副故作冷漠却耐心解答的样子,嘴角微弯,“心地不坏,有社会责任感。
是个好苗子。”
她在一个内部观察报告上,给“林暖暖”的名字后面,加了一个小小的星标。
重点关注,暂不接触,观察其自然成长轨迹与潜力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