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博雅推书!手机版

博雅推书 > 其它小说 > 那个帖子被顶上万楼,他们都不知道我刚从现场回来

那个帖子被顶上万楼,他们都不知道我刚从现场回来

余筱莫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女生生活《那个帖子被顶上万他们都不知道我刚从现场回来主角分别是下归晋天下作者“余筱莫”创作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剧情简介如下:《那个帖子被顶上万他们都不知道我刚从现场回来》是大家非常喜欢的女生生活,大女主,爽文,逆袭小作者是有名的网络作者余筱主角是天下归,下归晋,历小说情节跌宕起前励志后苏非常的精内容主要讲述了那个帖子被顶上万他们都不知道我刚从现场回来

主角:下归晋,天下归   更新:2025-11-12 00:21:5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我叫于书,一个研究魏晋史的在读博士。平时最大的爱好,

就是在一个叫“九州青史”的论坛潜水,看各路大神神侃。

直到一个叫“天下归晋”的ID出现。他发表雄文,称千古权臣司马懿是被冤枉的,

他才是曹魏最后的忠臣。证据?据他说是他家祖传的“密录”。一石激起千层浪,

论坛吵翻了天。我本来只想安静地看戏。但当他为了圆谎,开始公然伪造史料,

甚至拿我导师刚刚发表的成果断章取义时,我决定不再沉默。

他们以为我只是个懂点皮毛的萌新。他们不知道,那枚打败了旧论断的竹简,

是我亲手从泥土里捧出来的。他们更不知道,这场网络狂欢,在我眼里,

只是一场待我批改的、错漏百出的作业。我不输出情绪,我只当史料的搬运工。

因为对付“历史发明家”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最硬的史实,把他的脸,摁在史书上,

一页一页地摩擦。1我叫于书。日常,就是三点一线。宿舍,食堂,研究院的故纸堆。

我导师是个怪老头,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权威,手底下就带我一个博士。用他的话说,

带学生比考证一块碑文还累,一个就够折腾了。所以,我的青春,

基本都耗在了那些泛黄的文献和新出土的竹简上。生活挺没劲的。唯一的娱乐,

是上一个叫“九州青史”的论坛。纯潜水。看别人吵架。这论坛人多,杂。

有真材实料的老先生,也有不少半瓶子醋晃荡的“民间大神”。吵起来特别有意思。

我经常端着一杯茶,看着屏幕上两拨人为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吵上几百楼,就当是看戏了。

这天,我刚整理完一批新出土文物的勘测报告,累得脖子都快断了。

习惯性地点开“九州青史”。一个飘红加精的热帖,标题就特扎眼。《惊天翻案!

被污名化的千年权臣,曹魏最后的风骨——司马懿!》ID叫“天下归晋”。很狂的ID。

我皱了皱眉,点了进去。帖子的内容,更是狂得没边。长篇大论,洋洋洒洒几千字。

核心论点就一个:史书上关于司马懿阴险狡诈、鹰视狼顾、篡夺曹魏江山的记载,全是假的。

全是政敌的污蔑,是后世史官的恶意编纂。真实的司马懿,是一个忠贞不二,

为曹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纯臣。我差点一口茶喷在屏幕上。这观点不新鲜,

地摊文学最爱这么写。但这个“天下归晋”,玩得更花。他不仅否定了《晋书》,

连《三国志》裴松之的注都给他批得一文不值。说这些都是“胜利者的谎言”。然后,

他抛出了自己的“铁证”。他说,他手里有独家史料。是他一个姓司马的朋友家里,

祖传下来的“族谱密录”。上面清清楚楚地记载了,司马懿临终前,是如何告诫子孙后代,

要世世代代效忠曹氏的。还说,高平陵之变,根本不是政变。而是一场“清君侧”的义举,

是为了从奸臣曹爽手里,挽救岌岌可危的大魏江山。帖子下面,炸了。前几楼,

还都是些质疑。“楼主,这料有点猛啊,密录能拍张照看看吗?”“不是,正史都不信,

你信一个来路不明的族谱?”这个“天下归晋”应付得游刃有余。“拍照?

这种家族机密能随便外传吗?我那位朋友是冒着巨大风险才透露给我的。”“正史?呵呵,

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你们这些被教科书洗脑的可怜虫,永远看不到真相。

”他这套说辞,特别有煽动性。很快,风向就变了。一群人开始为他叫好。“说得好!

早就觉得司马懿不是坏人了!”“支持楼主!敢于挑战权威,这才是真正的探索精神!

”“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懂个屁的历史!”我看着屏幕,叹了口气。又是这样。

每一次都是这样。严谨的考证无人问津,离奇的阴谋论大行其道。我关掉帖子,

准备去食堂吃饭。眼不见为净。反正就是一个网络喷子博眼球,过两天热度下去,

就没人记得了。我犯不着跟这种人浪费时间。我手头的一片残缺竹简,

都比他那一万字的帖子有价值。那时候的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个叫“天下归晋”的男人,

和他那篇狗屁不通的帖子。会把我平静的潜水生涯,彻底搅个天翻地覆。

2我低估了“天下归晋”的表演欲。也低估了这届网友对阴谋论的热情。第二天,

我再去论坛。那篇帖子,已经被顶到了上万楼,直接屠版了首页。“天下归晋”彻底火了。

他俨然成了论坛里的新神,一个敢于揭露“历史真相”的孤胆英雄。他很享受这种感觉。

在帖子里舌战群儒,指点江山。把几个试图跟他讲道理的老ID,挨个羞辱了一遍。

“你读过几本史书?《晋书》是你写的?”“还在拿那些老掉牙的观点说事,

你的思想就跟出土的文物一样,该进博物馆了。”“我这是在启迪民智,而你们,

是阻碍进步的绊脚石!”他的粉丝越来越多。一群人追在他屁股后面,

高喊“晋大帝”、“晋神”。论坛的讨论环境,乌烟瘴气。

几个平时很活跃的版主和资深用户,被他喷得都懒得回复了。整个版面,

成了他和他信徒们的狂欢。我还是没说话。冷眼看着。心里觉得可笑,又有点悲哀。

我的专业,我为之付出了无数个日夜的东西,在这些人的嘴里,变得一文不值。

仿佛只要嗓门够大,胡说八道也能成为真理。我导师总说,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

守得住本心。不要理会外面的纷纷扰扰。我想,他说得对。跟一帮疯子,没什么好争的。

直到第三天。“天下归晋”开始加戏了。

他大概是觉得光靠一个虚无缥缈的“族谱密录”还不够劲爆。他开始“引经据典”了。

他在主楼更新了一大段内容,号称是找到了“正史”中的佐证。他引用了一段文献,

说这段话,就证明了司马懿的忠心。然后,为了增加自己论点的权威性。

他@了论坛里一个很有名的ID,“竹林闲人”。“竹林闲人”是论坛公认的大神。

据说是某高校的退休教授,发言一向严谨,考据扎实。“天下归晋”@他,

显然是想踩着他的肩膀上位。“@竹林闲人,老先生,您是前辈,您来看看我这段考证。

我知道你们学院派思想僵化,但事实胜于雄辩!”“竹林闲人”一直没回复。估计是不屑。

但我看到“天下归晋”贴出来的那段“佐证”时,我的瞳孔,猛地缩了一下。那段文字,

很眼熟。太眼熟了。那是一段关于曹魏时期屯田制度的记录。

是我导师上个月刚刚发表的一篇论文里,首次披露的一段新材料。来源,

是我们研究院去年在西郊一处工地抢救性发掘的一批竹简。那批竹简,

是我亲手清理、释读的。每一个字,都像是我自己刻上去的一样熟悉。

“天下归晋”显然是看到了我导师的论文。但他用得极其阴险。他把这段话,掐头去尾,

完全扭曲了它的原意。原本是记录屯田官员管理问题的文字,

被他硬生生解读成了司马懿爱民如子的“证据”。这已经不是胡说八道了。

这是公然的学术剽窃和歪曲。更让我火大的是,他在那段引文下面,得意洋洋地加了一句。

“这段材料,来自秦山大学周怀元年老的研究成果。周老年纪大了,

可能没精力去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我,就是替他把这个结论捅破窗户纸的人!”周怀元。

就是我导师。那个脾气古怪,把一生都献给故纸堆的老头儿。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

手里的鼠标,被我捏得咯咯作响。办公室里很安静。窗外阳光正好。我却感觉到一股凉气,

从脚底板,一路窜到了天灵盖。我盯着屏幕上“天下归晋”那个嚣张的ID。我知道。

这浑水,我必须得蹚了。3我没有立刻回复。我先去茶水间,重新泡了一杯浓茶。

滚烫的茶水下肚,心里的火气,被压下去了一点。冲动解决不了问题。跟这种人对喷,

只会拉低我自己的层次,正中他下怀。他巴不得有人跟他吵,越吵他热度越高。

我回到电脑前,重新审视他的帖子。从第一楼,到最新的一楼,一字不漏地看。看他的逻辑,

他的话术,他煽动情绪的手段。也看他那些粉丝的留言。看他们是怎么一步步被他洗脑,

把他奉若神明的。知己知彼。我要做的,不是吵赢他。而是,拆掉他封神的台子。

当着所有人的面,一砖一瓦地,给他拆干净。我注册“九州青史”这个账号,已经五年了。

ID叫“一苇渡江”。取自禅宗典故,寓意不用太多外物,也能抵达彼岸。这五年,

我没发过一个帖子,没回过一句评论。发帖数,永远是0。今天,它要破功了。

我在那个上万楼的帖子里,点下了“回复”。打字的手,很稳。我没有长篇大论,

也没有任何情绪化的词语。我的回复,很短。短到甚至不像是在反驳,

更像是一个虚心求教的学生。我先把他歪曲的那段屯田制的文献,原文原原本本地贴了上去。

没有加任何一个字的解读。只是原文。然后,我另起一行。打了两段字。

第一段:“楼主引用的这段‘始兴屯田,虽有诸官,然司马公总其大纲,民赖以安’,

出自《魏略辑本》卷七,原文上下文探讨的是汉末至曹魏时期,地方屯田管理权的变迁。

其核心在于‘总其大纲’四字,指的是制度草创时期的统领之职,与后文‘官吏侵渔,

民多奔亡’相对照,意在说明制度本身的利弊,并非对某一个人的德政进行歌颂。断章取义,

恐非治学之道。”第二段:“另,楼主引用的秦山大学周怀元教授的新发现,似乎有所疏漏。

周教授论文的结论恰恰是,这批竹简的发现,证明了当时屯田制下的剥削是何等严重,

而非证明司马懿的‘仁政’。建议楼主可以阅读一下同期发表的《文物考古》增刊,

上面有对这批竹简更全面的释读。”发出去之前,我又检查了一遍。用词,

全是中性的学术语言。没有攻击,没有嘲讽。只是在陈述事实。冷静,客观,

像一份实验报告。但,这还不够。这只是在辩经。他可以继续跟我胡搅蛮缠。

我删掉了刚刚打的字。想了三秒钟。然后,我换了一种方式。一种更直接,也更致命的方式。

我只贴出了那段被他掐头去尾的文献原文。然后,我打下了一句话。“楼主您好,

新人请教一个问题。”“您多次提到的,您朋友家传的《司马氏族谱密录》,

里面有记载司马懿的生卒年月、字、以及谥号吗?”“可否告知一二?”这是一个圈套。

一个所有研究历史的人,都一眼能看穿的圈套。但对于一个“历史发明家”来说。

这是一个他无法回避,也无法正确回答的陷阱。我点击了“发送”。

看着我那条孤零零的回复,淹没在无数吹捧“晋大帝”的留言里。我知道。鱼饵,

已经放下去了。4半小时。仅仅半小时。“天下归晋”就回复了我。效率高得惊人,

显然是一直守在帖子前面,享受着众人的膜拜。他大概是扫了一眼我的ID,“一苇渡江”,

发帖数0。一个不折不扣的新人。所以他的回复,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和戏谑。“哟,

来了个新人?还是个爱提问的好学生?”“生卒年月?谥号?小妹妹,你这是在考我吗?

是不是还要我把司马懿身份证号报给你啊?哈哈哈!”下面立刻跟了一群他的拥趸。

“晋大威武!这新人一看就是个书呆子,想在晋大帝面前卖弄。”“笑死,还问谥号,

人家晋大帝看的可是密录,是正史里没有的干货,谁关心那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小妹妹,

快回学校多读两年书吧,历史不是你这么研究的。”“天下归晋”很满意这种效果。

他又单独回复了我一条。“看你这么好学,我就提点你一下。我看的密录,

注重的是‘精神’,是‘真相’,不是你们这些故纸堆里抠出来的细枝末节。

司马懿活了多少岁,叫什么谥号,重要吗?重要的是,他还了历史一个清白!”他洋洋得意。

以为用这种宏大叙事,就能把我问住。把我这个“新人”,

钉在“死读书、读死书”的耻辱柱上。我看着屏幕,笑了。他上钩了。而且,比我想象中,

咬得还要死。我就是要他表现出对“细枝末节”的不屑。因为,魔鬼,

恰恰就藏在这些细节里。我又点开了回复框。这一次,依旧是彬彬有礼的语气。

“多谢楼主指点。您说得对,精神很重要。”“不过,既然是族谱,还是司马家的族谱,

记录先祖的生卒和谥号,应该是最基本的体例吧?毕竟这是对祖宗的尊重。没有这些,

如何证明这族谱的真实性呢?”“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单纯好奇。如果实在不方便透露,

就算了。”我的姿态,放得极低。像一个被大神教训了,但心里还有点小疑惑的萌新。

以退为进。把皮球,又不动声色地踢了回去。

我抛出了一个他无法拒绝的诱饵:“证明真实性”。

对于一个靠“独家密料”来封神的人来说,“真实性”就是他的命根子。他可以不在乎细节,

但他必须让他的信徒们相信,他的东西,是真的。所以,他必须回答我的问题。哪怕是编,

他也要编出一个答案来。果然。不到十分钟,他的回复就来了。这一次,

明显带着一丝被我逼到墙角的恼怒。“行行行,服了你们这些考据党了。”“告诉你也无妨,

免得你到处说我的密录是编的。”“密录记载,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卒于251年。

谥号,文贞。”他把答案,发出来了。发在了那个几万人围观的帖子里。

我看到“文贞”两个字的时候。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知道。这场战争,

结束了。我拿起杯子,把剩下的半杯凉茶,一饮而尽。茶水很苦。但我的心情,

却前所未有的舒畅。是时候,收网了。5我没有立刻回复他。我在等。

等他那条“答案”被更多的人看到。等他的粉丝们为他“无所不知”而欢呼。等他自己,

也完全沉浸在“我什么都知道”的幻觉里。我刷新着页面。

看着他那条回复下面的跟帖越来越多。“晋大帝牛逼!连谥号都知道!这绝对是真家伙!

”“文贞,听起来就比‘文懿’有风骨!”“那些质疑的人呢?出来走两步啊?脸疼不疼?

”“天下归晋”显然很享受。他还特意@了我。“@一苇渡江,小妹妹,现在满意了?

以后提问前,先掂量掂量自己。”时机到了。我把早已准备好的文字,复制,粘贴。然后,

点击发送。这一次,我的回复里,没有任何问题。只有一句陈述。一句冰冷、坚硬,

如同墓志铭一样的陈述。“司马懿谥号‘文贞’,出自《旧唐书魏徵传》。”“贞观十七年,

唐太宗诏曰:‘故太子太师、郑文贞公魏徵’。”“‘文贞’,是唐朝名相魏徵的谥号。

”“把唐朝的谥号,安到几百年前的晋朝人头上。楼主的这本《司马氏族谱密录》,

看来不仅是密录,还是能穿越时空的密录。”我没有用任何激烈的词。

没有骂他一句“文盲”。我只是把两个最基础的历史常识,并列在了一起。然后,

加了一句轻描淡写的调侃。这条回复,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起初,

是死一般的寂静。整整三分钟,帖子都没有任何新的回复。我能想象到屏幕对面,

无数人目瞪口呆,反复阅读我那段话的表情。然后,爆炸了。最先反应过来的,

不是“天下归晋”,也不是他的粉丝。而是一些一直在潜水,看不惯他很久的老ID。

“卧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他妈笑到捶桌子!魏徵!是魏徵啊!

”“穿越时空的密录!这位‘一苇渡江’兄弟,你是魔鬼吗?杀人还要诛心啊!

”“年度最佳打脸现场!没见过这么狠的,一刀毙命,连血都不带溅的。

”“‘天下归晋’呢?晋大帝?出来走两步?”风向,在瞬间,彻底逆转。

前一秒还在狂欢的粉丝们,集体哑火了。有些反应快的,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